学院首页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标志中国》与“一带一路”学术交流会在喀什大学成功举行

编辑:jzy 发布时间:2025-04-23 点击:

4月19日—21日,由同济大学、苏州大学、喀什大学共同主办,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喀什大学建筑学院承办的《标志中国》与“一带一路”学术交流会在喀什大学东城校区成功举行。

2025年,正值“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与“十五五”规划即将启航的重要历史节点,亦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第十二周年。此次学术交流盛会举行了一系列讲座、研讨会、编审会,围绕“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喀什古城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标志中国”系列图书的编审等重要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共同探索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路径,为喀什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文化枢纽作用提供智慧支持,促进喀什古城的活态保护与国际交流。

4月20日下午,“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在喀什大学东城校区举行。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院长吴永发教授作《数字赋能:传统营造技艺的新质生产力》的主题报告。吴永发院长从传统营造与数字化的技艺结合、传统营造与虚拟现实的深度融合、传统营造技艺的数字化场景体验三个维度深度解析了传统营造技艺如何借助数字技术实现新质生产力的跃升,让与会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科技感的传统营造世界中。

金螳螂建筑学院副院长吴尧教授作《价值导向下遗产保护与实践》的主题报告。吴尧教授从价值导向的理论内涵、价值认识和构成、实践探索案例三个部分进行了深入剖析。其中实践探索案例让大家领略到了不同地区在遗产保护实践中的创新思路和方法。

讲座结束后,吴永发院长向喀什大学建筑学院赠送了精心挑选的书籍。书籍涵盖了建筑领域的经典著作和前沿研究成果,将为喀什大学建筑学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4月21日,《标志中国》编审会在喀什大学建筑学院会议室举行。“标志中国”系列主编、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教授、喀什大学“教育部银龄”教授梅青,编委会主任、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王绍森,编委会主任、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张燕来,编委会主任、喀什大学建筑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赵晓文参加会议。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院长吴永发教授、副院长吴尧教授,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苏州中心副主任倪乐贤、国际交流部部长蒋叶琴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会议。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总编辑钟可、综合出版事业部部长荀娟、“标志中国”系列责任编辑尹梦娜参加会议。

主编梅青教授作《标志中国》暨“一带一路”的主题阐释,向与会的专家学者全面介绍“标志中国”系列的项目情况、案例遴选与调整过程、稿件内容质量要求,并对图书版式设计、音视频内容、多语种出版等提出建议。展望“十五五”,梅青教授围绕“一带一路”和中国城建史中的喀什古城进行论述。

王绍森教授提出《标志中国·建筑工程篇》所选案例应涵盖政治文化、国计民生、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修复、精准扶贫、城市更新六大领域,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成就和发展理念。张燕来教授明确了“标志中国”系列作为科普性图书也应引发学术性思考的定位,就如何体现“标志”这一特性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特邀嘉宾吴永发教授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理念,阐释中国科技成就和工程成就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积极辐射作用,强调了“标志中国”系列所选项目应契合“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多维度展示国际化语境下的中国话语权,并提出“建筑篇”的案例应分为建国初期、调整时期、转型发展时期和科学发展时期四个阶段,须从技术、艺术、社会、历史、创新五个维度来认定遴选案例的价值。

会议由喀什大学建筑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赵晓文和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总编辑钟可共同主持,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高质量完成“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2025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标志中国”系列图书的出版,展望“十五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以及进一步推动建筑遗产保护与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作了深入讨论和交流。

     

                                                  建筑学院

                                                2025年4月22日

                           撰稿:陈云凤

                                                 初审:张玉梅

                                                 复审:赵晓文


版权所有: 喀什大学 新ICP备17001429号 新公网安备65310102653339号 地址:喀什市学府大道喀什大学(东城校区)